凤县以生态立县 积极推进经济转型
| 招商动态 |2012-05-24
“生态资源是最大的财富,也是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这是陕西省凤人的普遍共识。近年来,凤县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举措和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拼资源抓生态,不拼速度抓和谐”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生态立县
凤县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源头。县域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人口11万,辖9镇100个行政村。凤县矿产资源和生态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藏27种,铅锌、黄金探明储量分别达350万吨和150吨,矿产潜在价值达770亿元以上,是全国四大铅锌基地之一、全国黄金吨金县。
长期以来,凤县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80%以上来自矿山企业。但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经济结构的单一性,影响着凤县的可持续发展。面对矿产资源将会衰减的局面,要全面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以实行产业转型应对可能出现的“矿竭城衰”局面。为此,凤县依据山青水秀、生态植被良好的优势,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实际出发,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并将此战略放在全县“五大战略”之首,把地下矿产资源开发与地上生态资源利用并重,推动了经济结构由矿业一元独大向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共同发展的经济转型。
生态经济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为当代发展着想,更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凤县积极探索和实践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凤县坚持“绿色GDP”的发展理念,利用铅、锌、黄金、石墨资源和相关冶炼加工企业的副产品及废料,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构建产业之间的大循环模式。
以冶炼企业废渣为生产原料的多金属回收企业作为延长产业链条的重要途径,以铅锌尾矿为生产原料的微晶玻璃板材生产项目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发展方向。凤县规模最大的东岭锌业有限责任公司,累计投资3.82亿元,完成了蒸汽余热发电、污水循环利用、卫生收尘等环境治理项目,企业在改善周边大气、水质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4000余万元,成功实现了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以特色园区提升农业效益,以生态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生态农业。凤县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农产品“绿色、健康、放心”生态品牌,大力发展花椒、苹果、生猪、蔬菜、中药材、核桃等 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积极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20个。凤县大红袍、花椒商标已成为省内外驰名商标,荣获陕西“名牌产品”称号,凤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苹果、蔬菜、土鸡、土鸡蛋等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论证并取得了《产品认证书》。目前,凤县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1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 2个,花椒产地保护标记通过国家认证。
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引领县域经济加速转型、快速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嘉陵江源头景区、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改造提升和紫柏山景区深度开发等旅游重点项目逐步实施,秦岭国家级生态公园开工建设,古羌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加速推进,消灾寺景区盛大开园,航空旅游精彩首飞,凤凰湖景区通过国家4A级景区验收。凤县还成功举办了全国乒超联赛、自行车环中赛等国内大型体育赛事,被陕西省列为7个旅游示范县之一。随着旅游景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跃升,生态建设与三产旅游业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生态游已成为凤县旅游对外宣传一大亮点。
依靠山水生态资源优势,本着优势做优的原则,举县一致、全民共建,大力实施保护青山净水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建设生态县为目标,依托生态绿化、生态移民、生态节能、生态保洁等四大生态治理工程”的“1+4”环保发展模式,目前凤县在生态环建设中已取得明显成效,并将逐步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